臘日-中華語文大辭典
臘日腊日ㄌㄚˋ ㄖˋlàrì古人在每年歲暮祭祀百神的日子,後來固定在農曆十二月初八。[例]~吃臘八粥是由來已久的一項民間習俗。
臘日 -中国文化史辞典
“臘”是古代祭祀之名。《左傳·僖公五年》:“虞不臘矣。”晉杜預注:“臘,歲終祭眾神之名。”舉行臘祭的這一天叫做“臘日”。漢許慎《說文解字》雲:“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漢代的臘日是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則雲:“十二月八日為臘日”,並說村民在這一天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以驅役。現在有些書上說臘日就是十二月初八(“臘八”),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中古時人們還把臘日與“臘八”區分得很清楚,如宋人的《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等書就是這樣。“臘八”之所以成為民間節日,出自佛教傳說。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於此日成道,每逢這一天佛寺要誦經、浴佛,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故事,用香穀及果實等煮粥供佛,這就是“臘八粥”。後來民間也效法寺院作“臘八粥”,這個習俗一直保留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