臚傳-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臚傳ㄌㄨˊ ㄔㄨㄢˊlú chuán①上級傳話給下級。《莊子.外物》:「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②傳告皇帝的詔旨。《新唐書.卷一五〇.齊映傳》:「映為人白皙長大,言音鴻爽,故帝常令侍左右,或前馬臚傳詔旨。」③科舉時,宣旨唱名,傳呼新進士晉見天子。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五一齣》:「文字已看詳,臚傳須唱。」也作「臚唱」。
臚傳-辞源3
【臚傳】㊀向下傳告。莊子 外物:“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疏:“從上傳語告下曰臚。臚,傳也。”後專指傳告皇帝的詔旨。新唐書一五〇 齊映傳:“映爲人白皙長大,言音鴻爽,故帝常令侍左右,或前馬臚傳詔旨。”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今之臚傳,自殿上至殿下皆數人抗聲相接,使所唱之語,聯續遠聞。”㊁唱名。同“臚唱”。宋 楊萬里 誠齋集二五 己酉上元後贈劉子才詩:“來年裹硯試 集英,側耳臚傳第一聲。”明 湯顯祖 牡丹亭傳奇 榜下:“文字已看詳,臚傳須唱。”參見“傳臚㊁”、“臚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