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中華語文大辭典
臣妾臣妾ㄔㄣˊ ㄑ丨ㄝˋchénqiè1.〈書〉西周、春秋時對奴隸的稱呼。男奴稱臣,女奴稱妾。[例]畜~吉,不可大事也(《易經‧遯卦》)。2.〈書〉古時對臣下或藩屬的稱呼。[例]匈奴稱藩,百蠻賓服,舟車所通,盡為~(《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上》)。3.〈書〉古時仕宦之女對人的謙稱。[例]臣父接~上任,在中途遇了亂兵(清‧李漁《玉搔頭‧謬獻》)。
臣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臣妾】❶古时对奴隶的称谓。 男曰臣, 女曰妾, 后亦泛指统治者所役使的民众和藩属。《易·遯》:“畜臣妾吉, 不可大事也。”《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满海内矣。”❷使之为奴;统治, 管辖。《商君书·错法》:“同列而相臣妾者, 贫富之谓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我也。” ❸古时仕宦之女对人的谦称。清 李渔 《玉搔头·谬献》:“臣父接臣妾上任, 在中途遇了乱兵。 与这个乳娘, 一齐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