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剄-辞源3
【自剄】㊀刎頸自殺。左傳 定十四年:“(越王 句踐)使罪人三行,屬劍於頸,而辭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遂自剄也。(吳)師屬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史記 吳太伯世家:“吳王(夫差)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 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剄死。”㊁親自剄殺。左傳 哀十三年:“吳人告敗於王,王惡其聞也,自剄七人於幕下。”
自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自剄ㄗˋ ㄐㄧㄥˇzì jǐng割頸自殺。《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唐.白行簡《李娃傳》:「子若棄我,當自剄以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