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再至三-辞源3
【至再至三】屢次,多次。書 多方:“我惟時其教告之,我惟時其戰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爾命,我乃其大罰殛之。”後漢書 光武紀 建武元年:“秀猶固辭,至于再,至于三。”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十二:“妾隔簾故邀其滿引,至再至三,終不肯出。”
至再至三-中华成语大词典
至再至三
【拼音】:zhì zài zhì sān
解释
指一而再,再而三。
出处
《尚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妾隔帘故邀其满引,至再至三,终不肯出。”
示例
臣拟坚持初议,~,与之磋磨。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
近义词
一而再,再而三、几次三番
反义词
语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宋-朱熹--《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下》:臣宁言而死于斧钺,不忍不言而负陛下,至再至三,公意遂决。
明-王鏊--《资善大夫……吴公神道碑》:及日讲内殿,尤世所荣,而公辞之,至再至三,当道见其诚不强也。
清-李渔-五回-《十二楼·拂云楼》:却说韦翁央人说合,裴家故意相难,不肯就许。等他说到至再至三,方才践了原议,选定吉日,要迎娶过门。
当代-熊召政-一卷一六回-《张居正》:卿等合词陈情至再至三,已悉忠恳。天位至重,诚难久虚,况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从所请。
宋-罗大经-卷十二-《鹤林玉露》:妾隔帘故邀其满引,至再至三,终不肯出。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臣拟坚持初议,至再至三,与之磋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