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中華語文大辭典
舉人举人ㄐㄩˇ ㄖㄣˊjǔrén科舉時代稱考取鄉試的人。
舉人-辞源3
【舉人】㊀選用人才。論語 衛靈公:“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左傳 文三年:“君子是以知 秦穆公之爲君也,舉人之周也。”㊁ 漢取士尚無攷試方法,皆令郡國守相薦舉,故謂之舉人。章帝 建初元年詔:“每尋前世舉人貢士,或起甽畝。”以舉人爲身份名稱始見於此。唐 宋科舉取士,惟重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通謂之舉人。唐 白居易 長慶集六四 把酒思閑事詩:“乞錢羈客面,落第舉人心。”指舉進士而言。至 明 清始專稱鄉試登第者爲舉人,經會試、殿試而登第者稱爲進士。舉人不經會試或會試不第而欲入仕者,每三年一次,赴大挑,由王公大臣驗看挑取。大挑一等以知縣用,二等以教諭回本省補缺。其未挑取者,可攷宗室、景山各官學教習,或國史、實錄各館謄錄,得保舉檢放。參閲 通志五八 選舉一,明史 選舉志一、二,清 趙翼 陔餘叢考二八 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