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舉子ㄐㄩˇ ㄗˇjǔ zǐ①生育小孩。《漢書.卷七二.王吉傳》:「聘妻送女亡節,則貧人不及,故不舉子。」《後漢書.卷二六.侯霸傳》:「民至乃戒乳婦勿得舉子,侯君當去,必不能全。」②舉薦自己的兒子。唐.韓愈〈送齊皥下第序〉:「於是乎舉讎舉子之事,載之傳中而稱美之。」③被舉應試的士子。《舊唐書.卷一一一.高適傳》:「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於文雅,唯以舉子待之。」④明、清時俗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子」。
舉子-辞源3
【舉子】㊀生育子女。漢書七二 王吉傳上疏:“聘妻送女亡節,則貧人不及,故不舉子。”㊁被薦舉應試的士子。唐時 長安舉子,自六月後,落第者不出京,謂之過夏;借居寺廟,習作文章,謂之夏課;請題目於知己朝達,謂之私試。七月後,投獻新課,並於諸州府拔解。時人語曰:“槐花黃,舉子忙。”見 唐 李淖 秦中歲時記(説郛七四)、宋 錢易 南部新書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