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中華語文大辭典
范仲淹范仲淹ㄈㄢˋ ㄓㄨㄥˋ 丨ㄢfànzhònɡyān人名(989-1052),字希文,諡文正,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幼年刻苦自學,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進士,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宋仁宗時,任吏部員外郎,得罪呂夷簡,罷知饒州。康定元年(1040),以龍圖閣直學士經略陝西,防禦西夏,號令嚴明,羌人稱為「龍圖老子」,西夏人稱為「小范老子」。慶曆三年(1043)出任參知政事,整頓朝政,革除積弊,史稱「慶曆新政」,後為舊派阻撓,於是自請外調,歷任數州,皆有善政。為團結范氏族人,出資設立義莊。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為「范履霜」。所作散文,多闡述其憂國憂民之心。詞作蒼涼豪放,以反映邊地風光和征戰勞苦見長。著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范仲淹ㄈㄢˋ ㄓㄨㄥˋ ㄧㄢfàn zhòng yān人名。(西元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吳縣人,為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卒諡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