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社-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茅社ㄇㄠˊ ㄕㄜˋmáo shè古代帝王社祭時用的壇,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諸侯時,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壇土,以茅包之,給予受封諸侯,使立於國中社內,故稱為「茅社」。《書經.禹貢》「厥貢惟土五色」句下唐.孔穎達.正義:「蔡邕獨斷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為壇,皇子封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歸國以立社,謂之茅社。』」
茅社-汉语大词典
茅社亦作“茆社”。
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
●《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
●《晋书·汝南王亮等传序》:“功臣无立锥之地,子弟君不使之人。徒分茅社,实传虚爵。”
●宋苏轼《皇叔皇兄追封制》:“没享茆社,所以宠绥其子孙。”
参见“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