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

艺空字典 > 茯神

茯神的拼音

fú shén

茯神的同音词

拼音为fú的汉字
拼音为shén的汉字
拼音为fu的汉字
拼音为shen的汉字

茯神的基础解释

中间抱有木心的茯苓。

茯神的详细解释

  1. 中间抱有木心的茯苓。

    唐 贾岛 《赠丘先生》诗:“常言喫药全胜饭, 华岳 松边採茯神。”参见“ 茯苓 ”。


茯神的按字解释

茯神的词典解释

茯神-

茯神
目录
“茯神”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茯神”在《*辞典》
“茯神”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茯神
【拼音名】
Fú Shén
【别名】
茯神木
【来源】
茯神:茯苓菌核中间(白茯苓)抱有松根或细松木心者的部份。多切成薄方块,坚实。茯神木:为茯神中的木心。多为弯曲不直的松根,外部带有残留的茯苓,显白色或灰色,内部仍为木质,质松体轻,无皮,略似朽木。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宁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健忘等症。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茯神
【出处】
《别录》
【拼音名】
Fú Shén
【别名】
伏神(《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茯苓条。
【生境分布】
产地同茯苓。
【性状】
干燥的菌核形态与茯苓相同,惟中间有一松树根贯穿。商品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质坚实,具粉质,切断的松根棕黄色,表面有圈状纹理(年轮)。以内厚实,松根小者为佳。
【药理作用】
镇静作用。实验动物用茯神10~20克/公斤灌胃后,进入安静欲睡状态,但无睡眠现象;对于苯甲酸钠咖啡因兴奋之小鼠,以茯神煎剂5克/公斤作腹腔注射,能使其镇静,镇静率为90%,镇静指数3.11;若改用20克/公斤灌胃,则镇静率为85.7%,镇静指效1.64。
【炮制】
朱茯神:取茯神块,喷淋清水,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茯神外面粘满朱砂为度,然后晾干。(每茯神100斤,用朱砂30两)
【性味】
甘淡,平。①《别录》:平。②《药性论》:味甘,无毒。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微温。
【归经】
入心、脾经。①《药品化义》:入心、脾二经。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大阴脾经。③《要药分剂》:入心经,兼入肝经。
【功能主治】
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①《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②《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③《本草再新》: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并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百一选方》朱雀丸)②治心虚血少,神不守舍,多惊恍惚,睡卧不宁:人参(去芦头)、茯神(去木)、黄耆(蜜炙)、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酸枣仁(去皮,炒)、朱砂(别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上件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参汤下。(《杨氏家藏方》茯神丸)③治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②《本草经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总之,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③《药品化义》:茯神,其体沉重,重可去怯,其性温补,补可去弱。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茯神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
Fú Shén
【英文名】
Indian Bread with Pine, Tuckahoe with pine
【别名】
伏神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菌类植物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间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Pavhyma cocos Fr.]采收和储藏:取茯苓切去白茯苓后,选茯苓中间抱有松根者,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茯苓块中穿有坚实细松根者。商品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质坚实,具粉质,切断的松根呈棕黄色,横断面可见年纹理。气微,味淡。以肉厚实、松根细小者为佳。
【药理作用】
镇静作用。实验动物用茯神10-20g/kg灌胃后,进入安静欲睡状态,但无睡眠现象;对于苯甲酸钠咖啡因兴奋之小鼠,以茯神煎剂5g/kg作腹腔注射,能使其镇静,镇静率为90%,镇静指数3.11;若改用20g/kg灌胃,则镇静率为85.7%,镇静指数1.64。
【炮制】
朱茯神:取茯神块,喷淋清水,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茯神外面粘满朱砂为度,然后晾干。(每茯神100斤,用朱砂30两)
【性味】
甘;淡;性平
【归经】
心;脾经
【功能主治】
宁心;安神;利水。主惊悸;健忘;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注意】
肾虚小便不利或不禁、虚寒滑精者慎。
【附方】
①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并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百一选方》朱雀丸)②治心虚血少,神不守舍,多惊恍惚, 睡卧不宁:人参(去芦头)、茯神(去木)、黄耆(蜜炙)、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酸枣仁(去皮,炒)、朱砂(别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上件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九,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参汤下。(《杨氏家藏方》茯神丸)③治圣济总录》茯神汤)
【各家论述】
1.《纲目》:《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2.《本草经疏》: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总之,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3.《药品化义》:茯神,其体沉重,重可去怯,其性温补。补可去弱。戴人曰,心本热,虚则寒。如心气虚怯,神不守舍,惊悸怔忡,魂魄恍惚,劳怯健忘,俱宜温养心神,非此不能也。4.《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5.《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6.《本草再新》: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湿。
【摘录】
《中华本草》

茯神-汉语大词典

茯神中间抱有木心的茯苓。
●唐贾岛《赠丘先生》诗:“常言吃药全胜饭,华岳松边采茯神。”
参见“茯苓”。

茯神的引证

茯神的成语故事

茯神的例句

茯神的成语接龙

茯神的组词

茯神的近义词

茯神的反义词

相关字词

茯神的反义词 茯神的近义词 茯神的同音词 枣仁 玄参 仙灵脾 茯苓 竹茹 泽泻 白芍 川芎 茯神的茯是什么意思 茯神的神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茯神的词语
  • 茯能组什么词
  • 茯能组什么词语
  • 茯可以组什么词
  • 茯可以组什么词语
  • 茯字可以组什么词
  • 茯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茯字能组什么词
  • 茯字能组什么词语
  • 茯字开头的成语
  • 茯字结尾的成语
  • 神能组什么词
  • 神能组什么词语
  • 神可以组什么词
  • 神可以组什么词语
  • 神字可以组什么词
  • 神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神字能组什么词
  • 神字能组什么词语
  • 神字开头的成语
  • 神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