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廬-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草廬ㄘㄠˇ ㄌㄨˊcǎo lú草舍、草房。《後漢書.卷五三.周燮傳》:「有先人草廬結于岡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顧臣於草廬之中。」也稱為「草堂」。
草廬-辞源3
【草廬】茅草蓋的屋舍,往往指隱者所居。舊題 漢 劉向 列仙傳下 騎龍鳴:“騎龍鳴者,渾亭人也……於池中求得龍子,狀如守宮者十餘頭,養食,結草廬而守之。”後漢書五三 周燮傳:“有先人草廬結于岡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給。”三國志 蜀 諸葛亮傳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