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蟲-中華語文大辭典
草蟲草虫ㄘㄠˇ ㄔㄨㄥˊcǎochónɡ1.生活在草叢中的昆蟲。如蚱蜢、蟋蟀、螳螂等。2.國畫的題材之一。主要以花草與昆蟲為題材。3.昆蟲名。體綠色或黃褐色,頭小、觸角甚長。後腿健壯有力,善跳躍。雄蟲的翅脈近於網狀,有2片透明的發聲器,可經由前肢摩擦發出近織布機的聲音。也作「草螽」、「織布娘」、「筒管娘」、「紡織娘」。4.篇名。《詩經‧召南》的一篇。〈詩序〉言:「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宋‧朱熹《詩集傳‧卷一‧召南‧草蟲》:「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獨居,感時物之變而思其君子。」首章以「喓喓草蟲,趯趯阜螽」起興,敘述婦人懷念征夫之情。
草蟲-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草蟲ㄘㄠˇ ㄔㄨㄥˊcǎo chóng①泛稱棲息草間的蟲類。南朝宋.鮑照〈采桑〉詩:「乳燕逐草蟲,巢蜂拾花萼。」②草螽的別名。參見「草螽草螽」條。《詩經.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③《詩經.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草蟲,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一說此為婦人懷念征夫之詩。首章二句為:「喓喓草蟲,趯趯阜螽。」④以花草和蟲類為題材的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