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馬-辞源3
【草馬】㊀雌馬。三國志 魏 杜畿傳:“漸課民畜牸牛、草馬,下逮雞豚犬豕,皆有章程。”唐 顔師古 匡謬正俗 草馬:“牡馬壯健,堪駕乘及軍戎者,皆伏皁櫪,芻而養之。其牝馬唯充蕃字,不暇服役,常牧于草,故稱草馬。”㊁未經調馴的馬。清 翟灝 通俗編二八 獸畜 草馬:“淮南 修務訓:‘馬之爲草駒時,跳躍揚蹄,人不能制。’注云:‘馬五尺以下爲駒,放在草中,故曰草駒。’此以馬未調馭爲‘草’,又一義也。”
水草馬明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水草馬明王ㄕㄨㄟˇ ㄘㄠˇ ㄇㄚˇ ㄇㄧㄥˊ ㄨㄤˊshuǐ cǎo mǎ míng wáng馬夫、車夫及騾商的行神。相傳水草馬明王是漢武帝時馬監金日磾,他因封侯,而被管理園圉的人,奉為神祇祭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三日為水草馬明王的誕辰,當日車夫加倍索費,稱為「乞福錢」,而且車行、馬行以及具養車馬的人家、官府和營伍,都必須設案祭祀,以求驢馬的健壯、繁衍及營業順利。也稱為「馬王」、「水草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