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辞源3
【菩₃薩蠻】詞調名。本 唐教坊曲名,起於 唐末。最先有 李白所作詞,或疑爲僞託。唐 蘇鶚 杜陽雜編下:“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製 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其後著者漸多,更易新名。詞譜五:“溫庭筠詞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句,名 重疊金; 南唐 李煜(後主)詞名 子夜歌; 韓淲詞有‘新聲休寫花間意’句,名 花間意;又有‘風前覓得梅花’句,名 梅花句;有‘山城望斷花溪碧’句,名 花溪碧;有‘晚雲烘日南枝北’句,名 晚雲烘日。雙調,四十四字。”前後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
菩薩蠻隊舞 -中国文化史辞典
唐宋樂舞。本西南少數民族舞蹈,唐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的菩薩蠻隊舞遂傳入中原。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謂此舞出自驃國(緬甸),而驃國位於女王蠻之西南,又稱“其曲多佛曲”,故稱作《菩薩蠻》。後經懿宗時藝人李可及加工,且名為《菩薩蠻隊舞》。文士往往依聲填詞。宋代隊舞女弟子隊中有菩薩蠻隊。一說,應作《菩薩鬘》。因佛教戒律,有“香油塗身,華鬘(花環)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