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中華語文大辭典
葫蘆葫芦ㄏㄨˊ ˙ㄌㄨhúlu植物名。一年生草本。全株有毛。莖細長,有卷鬚,能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生長。葉互生,心形,呈掌狀分裂,具細鋸齒緣。花冠白色。果實也叫葫蘆,大多中間細,上、下部膨大,像大小兩球相連。初生有細毛,嫩時可以食用,成熟後可以做容器。也作「扁蒲」、「匏瓜」、「蒲蘆」、「蒲瓜」、「瓠瓜」、「壺蘆」。
葫蘆-辞源3
【葫蘆】蔬類植物。亦作“壺蘆”。又叫蒲蘆、匏瓜、瓠瓜。夏季開花,秋天實熟,狀如重疊的兩箇圓球。嫩時可食,乾老後可用作盛器或供玩賞。舊題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四 弄葫蘆成詩引 詩源指訣:“王筠好弄葫蘆,每吟詩,則注水於葫蘆,傾已復注,若擲之於地,則詩成矣。”參閲 本草綱目二八 菜三 壺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