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笙-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葫蘆笙ㄏㄨˊ ㄌㄨˊ ㄕㄥhú lú shēng樂器名。流行於我國西南彝、佤、傣、怒等族居住地區。製法為將小葫蘆挖空做音斗,細長部的頂端做吹口,穿透葫蘆的腹部環列插入竹管。全長約三十釐米。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除按音孔發音外,再按住穿過葫蘆底部的管口,可發出另外一個音。音色柔和,音量較小。可用於獨奏、合奏和舞蹈的伴奏。
葫蘆笙-辞源3
【葫蘆笙】古樂器名。新唐書 禮樂志十一:“高麗伎,……又有五絃、義觜笛、笙、葫蘆笙。”宋 朱輔 溪蠻叢笑 葫蘆笙:“潘安仁 笙賦,曲沃懸匏,汶陽匏篠,皆笙之材。蠻所吹葫蘆笙,亦匏瓠餘意;但列管六,與 説文十三簧不同耳,名葫蘆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