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索-中華語文大辭典
蕭索萧索ㄒ丨ㄠ ㄙㄨㄛˇxiāosuǒ1.蕭條冷落;缺乏生機。[例]山野~,落葉飄零︱寒秋~,草木枯黃。2.〈書〉雲氣疏散、飄流的樣子。[例]散漫交錯,氛氳~(南朝宋‧謝惠連〈雪賦〉)。
蕭索-辞源3
【蕭索】㊀雲氣飄流貌。史記 天官書:“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文選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其爲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㊁稀少。舊題 漢 焦延壽 易林三 遯之 否:“海老水乾,魚鱉蕭索。”四部叢刊本作“盡索”。宋 歐陽脩 文忠集五 送徐生之澠池詩:“爾來飄流二十載,鬢髮蕭索垂霜冰。”㊂抑鬱,衰頽。世説新語 賞譽下:“子敬(王獻之)與 子猷(王徽之)書,道兄伯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忘反,乃自可矜。”唐 杜甫 杜工部草堂詩箋二六 西閣之二:“經過凋碧柳,蕭索倚朱樓。”㊃淒涼,冷落。初學記三 晉 陸雲 歲暮賦:“時凜戾其可悲兮,氣蕭索以傷心。”南朝 梁 何遜 何水部集 贈族人秣陵兄弟詩:“蕭索高秋暮,砧杵鳴四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