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蕕-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薰蕕ㄒㄩㄣ ㄧㄡˊxūn yóu香草和臭草。比喻善與惡。《魏書.卷七十七.辛雄傳》:「今君子小人,薰蕕不別。」《文選.沈約.奏彈王源》:「薰蕕不雜,聞之前典。」
薰蕕-辞源3
【薰蕕】薰,香草;蕕,臭草。左傳 僖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注:“薰,香草;蕕,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惡難除。”後常喻善人惡人或賢愚好懷等不可共處。孔子家語 致思:“薰蕕不同器而藏,堯 桀不共國而治,以其類異也。”宋 蘇轍 欒城集四二 乞分别邪正劄子:“冰炭同處必至交爭,薰蕕共器久當遺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