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劇-中華語文大辭典
藏劇藏剧ㄗㄤˋ ㄐㄩˋzànɡjù藏族戲曲劇種,與古儺戲相似,流行於西藏及其他藏族地區。伴奏用鼓和鈸,人物大多戴面具,唱腔高亢雄渾。也作「藏戲」。
藏劇 -中国文化史辞典
藏族戲曲劇種。起源於跳神舞蹈,約在十四世紀,由僧人唐東傑波將跳神儀式和一些民間歌舞結合發展,以表演佛經故事及民間傳說,是為藏劇之雛型。十七世紀時,始從宗教跳神儀式中分離出來,正式形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十三世達賴噶夏政府提倡“把古昔菩薩、大師的故事表演出來,勸惡歸善”,藏戲更趨繁榮。藏劇是唱、韻、舞、技並重,以唱為主的有聲有色綜合藝術。演出常分三段:“頓”、“雄”、“紮喜”。“頓”為幕前開場白,向觀眾祝福或介紹內容;“雄”為正戲,演出全本或一節;“紮喜”為正戲之後的祝福。其中開場、結尾是跳神的遺跡。傳統劇目有《文成公主》、《諾桑王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