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中華語文大辭典
蘭陵王兰陵王ㄌㄢˊ ㄌ丨ㄥˊ ㄨㄤˊlánlínɡwánɡ即高長恭(541-573),名肅,一名孝瓘,字長恭,以字行,諡號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北齊名將。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孫,北齊文襄帝高澄之子。因封地蘭陵,世稱「蘭陵王」。曾任尚書令、大司馬、太保等職。相傳蘭陵王音容柔美,為達威嚇敵軍之效而帶面具上戰場。其戰功彪炳,曾於邙山之役告捷,士兵作〈蘭陵王入陣曲〉歌頌功德。後招北齊後主高緯之忌,賜毒藥而亡。死後追贈太尉。
蘭陵王-辞源3
【蘭陵王】㊀ 北齊 高澄(文襄帝)第四子,封 蘭陵武王,名 長恭,一名 孝瓘。才武而貌美,常戴假面以對敵。嘗以五百騎擊 周師 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爲 蘭陵王入陣曲,舞者戴面具,作指麾擊刺之姿。參閲 北齊書 蘭陵武王長恭傳、舊唐書 音樂志二。㊁詞調名。唐教坊曲,一説卽 蘭陵王入陣曲之遺聲。三段二十四拍,一百三十字。聲調激越,宜用入聲韻。參閲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四、詞譜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