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之泰然-中華語文大辭典
處之泰然处之泰然ㄔㄨˇ ㄓ ㄊㄞˋ ㄖㄢˊchǔzhī-tàirán形容遇到困難或危急情況時態度鎮定;也指對事情不在乎。[例]臨危不懼,~∣事關成敗,不應~。
處之泰然-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處之泰然ㄔㄨˇ ㄓ ㄊㄞˋ ㄖㄢˊchǔ zhī tài rán坦然坦然、心安心安、從容不迫從容不迫提心吊膽提心吊膽、驚惶失措驚惶失措、坐臥不安坐臥不安遇到事情時態度鎮定,神色自若。《宋史.卷四五〇.尹穀傳》:「江陵大府,雄據上流,表裡襄、漢,西控巴蜀,南扼湖、廣,兵民雜處,庶務叢集,霆隨事裁決,處之泰然。」《元史.卷一五八.許衡傳》:「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覈菜茹,處之泰然。」也作「泰然居之」、「泰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