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尾-辞源3
【蚩尾】古代屋脊上的魚尾形飾物。唐 蘇鶚 蘇氏演義上:“蚩者,海獸也。漢武帝作 柏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災,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參閲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一。
蚩尾-中国神话大词典
蚩尾
亦作“鸱吻”、“螭吻”。唐苏鄂《苏氏演义》卷上:“蚩者,海兽也。汉武帝作柏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避火灾,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鸱字,见其吻如鸱鸢,遂呼之为鸱吻。”按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云:“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汉栢梁台灾,越王上厌胜之法,乃大起建章宫,遂设鸱鱼之像于屋脊,以厌火灾,即今世之鸱吻是也。”明周祈《名义考》卷三引《类要》云亦:“东海有鱼似鸱,喷浪即降雨。唐以来,设其像于屋脊。”说虽与上略不同。然其“能辟火灾”则一。蚩尾或作螭吻。《升庵外集》卷九五云:“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蚩尾、鸱吻、螭吻,皆音同字异,不过传说之讹变,实一物也。参见“龙生九子”(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