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中華語文大辭典
蜂蜜蜂蜜ㄈㄥ ㄇ丨ˋfēnɡmì工蜂採集花蜜釀成的黏稠液體,含大量葡萄糖和果糖。黃白色,味甜,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供食用和藥用。也作「蜂糖」、「蜜糖」。
蜂蜜-
蜂蜜
目录
“蜂蜜”在《中国药典》
“蜂蜜”在《*辞典》
“蜂蜜”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蜂蜜
【拼音名】
Fēnɡ Mì
【英文名】
MEL
【别名】
蜂糖、蜜糖
【来源】
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春至秋季采收,滤过。
【性状】
本品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相对密度本品如有结晶析出,可置于不超过60℃的水浴中,待结晶全部融化后,搅匀,冷至25℃,照相对密度测定法项下的韦氏比重秤法(附录ⅦA)测定,相对密度应在1。349以上。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15~30g。
【贮藏】
置阴凉处。
【备注】
(1)对干咳、久咳等症,在使用化痰止咳药如枇杷叶、款冬花、紫菀、百部等时,常用本品拌炒(即蜜炙);又如治虚劳干咳、咯血的琼玉膏,即用本品与鲜生地、茯苓、人参配制而成。又因它能滋补脾胃,故滋补丸药用蜜丸者甚多,不仅取其矫味及黏性,同时还取它的缓和药性与补养作用。此外,本品还可以用解乌头毒。
【摘录】
《中国药典》
《*辞典》:蜂蜜
【出处】
《纲目》
【拼音名】
Fēnɡ Mì
【别名】
石蜜、石始(《本经》),食蜜(《本草蒙筌》),沙蜜、蜂糖(《纲目》)。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
【原形态】
中华蜜蜂,又名:范(《礼记》),蜡蜂(《纲目》)。有母蜂、工蜂和雄蜂三种。工蜂形小,体暗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膝状弯曲;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胸部3节,中胸最大;翅2对,膜质透明,后翅中脉分叉。足9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带,末端尖锐,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母蜂俗称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状,复眼很大;尾端圆形,无毒腺和螫针。母蜂和雄蜂的口器均退化,足上无采贮花粉的构造,腹下蜡板和蜡腺均无。蜜蜂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一蜂群,由1个母蜂、数百个雄蜂和上万个工蜂所组成。母蜂为群体中的核心,专司产卵;工蜂为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性蜂,专司采蜜、酿蜜、喂饲幼虫、筑巢及防御等职。
【生境分布】
分布很广。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意大利蜜蜂。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
为稠厚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琥珀色(黄蜜)。夏季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则易变成不透明,并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状如鱼子。气芳香,味极甜。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味甜不酸,气芳香,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
蜜因蜂种、蜜源、环境等的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甚大。最重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两者含量合计约70%。尚含少量蔗糖(有时含量颇高),麦芽糖、糊精,树胶,以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特别是花粉粒)、酵母、酶类、无机盐等。蜜一般只含微量维生素,其中有A、C、D、胆碱、B2、尼克酸、泛酸、生物素、叶酸、B、K等。在含氮化台物中有蛋白质、胨、际、氨基酸,以及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等酶类,并含乙酰胆碱。灰分中主含镁、钙、钾、钠、硫、磷,以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镍等。有机酸中往往有柠檬酸,以及苹果酸、琥珀酸、乙酸。也常含甲酸,但含量极低(0.01%以下)。
【炮制】
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①《本草经集注》: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③《纲目》: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谓之水火炼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伤火也。
【性味】
甘,平。①《本经》:味甘,平。②《纲目》:生凉,熟温。③《本草汇言》:味甘,气寒,无毒。
【归经】
入肺、牌、大肠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阳明经。③《要药分剂》: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治肺燥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⑤《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
【用法用量】
内服:冲调,0.3~1两;或入丸剂、膏剂。外用:涂局部。
【注意】
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本草经疏》:石蜜,生者性寒滑,能作泄,大肠气虚,完谷不化者不宜用,呕家酒家不宜用,中满蛊胀不宜用,湿热脚气不宜用。
【附方】
①治集验方》)⒀治鼾:白蜜和茯苓,涂上。(《补缺肘后方》)⒁解乌头毒: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各家论述】
①《纲目》: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叶举,致成肺燥之症,寒热均非,诸药鲜效,用老蜜日服两许,约月未有不应者,是燥者润之之义也。生用通利大肠,老年便结,更宜服之。
【临床应用】
①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曾观察20例,治疗后15例壁龛消失,3例进步(平均为32天);18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减轻,疼痛消失时间最短6天,平均为22.2天。国外资料报道治疗数百例的痊愈率为82%。用法:每日用新鲜蜂蜜100克,早、中、晚饭前分服;服至第10日后,每日增至150~200克。或用蜂蜜60毫升,0.5%普鲁卡因40毫升,混合为1次量,日服3次。②治疗烧伤用蜂蜜涂布烧伤创面,能减少渗出液,减轻疼痛,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用法:一般Ⅰ、Ⅱ度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经清洁处理后,即用棉球蘸蜂蜜均匀涂布(不宜太厚或太薄),早期每日2~3次或4~5次,待形成胶痂后改为每日1~2次。采用暴露疗法。如痂下积有脓液,可将胶痂揭去,清创后再行涂布,创面可重新结成胶痂,迅速愈合。对已感染的或面积较大的Ⅲ度烧伤,则可用蜂蜜纱布敷于创面,外用无菌棉垫包扎。冬天不便使用暴露疗法者,亦可采用此法。蜂蜜中也可加入2%普鲁卡因溶液,配成2:1混合液使用,以减轻涂药开始时给创面带来的疼痛。有主张在蜂蜜涂布后,创面上再撒布一薄层石膏粉,以增强疗效。据85例观察,Ⅰ、Ⅱ度烧伤一般涂布蜂蜜2~3天后,创面便形成透明胶痂;6~10天胶痂自行脱落,新生上皮完全生长。晚期入院已有明显感染者,2~3天后创面亦能形成胶痂,并可见痂下上皮细胞生长。采用蜂蜜纱布包扎疗法者,一般经过6~9天肉芽生长良好,2~3周后即可痊愈。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已感染之创面,涂蜜后脓性分泌物亦逐渐减少。但使用本法时仍应尽力创造无菌条件。对胶痂下的感染情况要留意观察,及时处理。在关节处的胶痂易于破裂,要注意保护。同时,本疗法仅限于创面处理,其它如止痛、抗感染、补充液体及控制休克等,均需按常规配合进行。③治疗冻伤、冻疮对于Ⅱ度以上有炎症及有分泌物的冻伤,用熟蜂蜜与黄凡士林等量调成软膏,薄薄的涂于无菌纱布上,敷盖于创面,每次敷2~3层。敷盖前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敷盖后用敷料包扎固定。一般用药2~3次后,疼痛及炎症渐趋消失,3~7次可望痊愈。对于冻疮,先用温开水洗涤患部,然后涂蜜包扎,间日换药一次。如未破溃的,可不必包扎。④治疗溃疡与外伤年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可试用10%蜜汁洗涤疮口,然后用纯蜜浸渍的纱布条敷于创面,敷料包扎,间日换药1次。曾试治两例下肢溃疡,1周后即有肉芽新生,约2个月即愈。另试治1例便秘。每晨内服,或用20%蜂蜜水灌肠。㈢贫血:对低色素性贫血有效。治疗后血球与血红蛋白有显著的增加。每日用80~100克,分3次服。㈣阴道滴虫:用蜂蜜装入胶囊塞入阴道。此外,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肺结核、心脏病、肝脏病等慢性疾患,内服蜂蜜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或调补作用,一般作为辅助用药。
【备注】
另有一种有毒性的蜂蜜,在日本常自石楠科植物的花蜜得来。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蜂蜜
【出处】
1.出自《 名医别录》:石蜜,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2.陶弘景: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岩石间作之。色青赤,味小碱,食之心烦。其蜂黑色似虻。又木蜜呼为食蜜,悬树枝作之。色青白。树空及人家养作之者亦白,而浓厚味美。3.《本草拾遗》:按寻常蜜亦有木中作者,亦有土中作者,北方地燥,多在士中,南方地湿,多在木中,各随土地所有而生,其蜜一也。宣州有黄连蜜,色黄味苦,主目热,
【拼音名】
Fēnɡ Mì
【英文名】
Honey
【别名】
石蜜、石饴、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沙蜜、蜂糖、
【来源】
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物中华密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酿的蜜糖。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pis cerana Fabr2.Apis mellifera L.采收和储藏:蜂蜜采收多在春、夏、秋季进行。取蜜时先将蜂巢割下,置于布袋中将蜜挤出。新式取蜜法是将人工蜂巢取出,置于离 心机内,把蜜摇出过滤,除出蜂蜡和碎片及其他杂质即可。
【原形态】
1.中华蜜蜂,蜂群由工蜂、蜂王及雄蜂组成。工蜂全体被黄褐色毛。头略呈三角形。胸部3节。翅2对,膜质透明。足3对,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 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专营生殖产卵。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形,尾无毒腺和螫针,足上无采贮花粉构造,腹无蜡板及蜡腺。2.意大利蜜蜂,体似中华蜜蜂,但较之为大。
【生境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
【栽培】
生活习性,蜜蜂是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每群有一个蜂王和大批工蜂(皆为雌性),还有少量的雄蜂共同组成。三种暑在形状、生理功能和生产职能方面各不相同。蜂王专司生殖产卵;雄蜂专司与蜂王(母蜂)产配、授精,交配后好死亡;工蜂的职能有筑巢、采集饲料、哺育幼虫和蜂王、清扫巢室、调节巢温等。密蜂在抗寒和而热方面,都体现出了集群活动的力量,以植物的花蜜、花粉作为主食。繁殖技术,蜜蜂属完全变态昆虫,在蜜源丰富、天气温暖群热壮大的情况下,一个壮年的蜂王每昼夜可产卵2000-3000粒。分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两种,未受业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产在蜂房中者发育成无生殖能力的工蜂,产在蜂王台基上者(后来由工蜂修成王台),并饲以营养三富的蜂王浆就发育成为蜂王,一般在1个蜂群中只有1个。饲养管理,蜂群的春季管理着重是保温和加巢脾繁殖。夏季管理是先用优良新蜂王,更换老化、产卵力下降的蜂王,并及时扩大蜂巢,高速蜂群。秋季管理应喂好越冬饲料,做到蜂壮、蜜足,为蜂群安全越冬和明年春季蜂群繁殖打下基础。冬季管理以保温为主,但要使巢内空气流通。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久置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化学成份】
1.中华蜜蜂,在蜂巢中酿成的糖类物质,主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其他还含蔗糖,糊精,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蜡,花粉粒,维生素B1、B2、B6、C、K、H,淀粉酶,转人酶,过氧化酶(peroxidase),酯酶,生长刺激素,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烟酸(nicotinic acid),泛酸(pantothenate;pantothenic acid),胡萝卜素(carotene),无机元素钙、硫、磷、镁、钾、钠、碘等。2.意大利蜜蜂,在蜂巢中酿成的糖类物质,主含葡萄糖果糖;其他还含少量蔗糖,糊精,有机酸,蛋白质,挥发油,蜡,维生素B1、B2、B6、C、K、H,淀粉酶,转化酶,过氧化酶,酯酶,α-甘油磷酸盐脱氢酶(α-glycerophosphate dehydrogenase),乙酰胆碱,生长刺激素,泛酸,烟酸,胡萝卜素,花粉粒,并含钙、磷、硫、镁、钾、钠、碘等元素。
【药理作用】
蜂蜜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有润滑性祛痰和轻泻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1)酸度检查,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混匀,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液(01.mol/L)4ml,应显粉红色,10s内不消失。(2)淀粉、糊精检查,取本品2g,加水10ml,加热煮沸,放冷,加碘试液1滴,不得显蓝色、绿色、红褐色。(3)吸收度测主,取蜂密约5.0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水约25ml溶解,加15%亚铁氰化钾溶液及30%醋酸锌溶液各0.5ml,加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加乙醇1滴消除泡沫),摇匀,用干燥滤约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各5.0ml,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具塞试管中,甲管加水5.0ml,乙管加新制的0.2%亚硫酸氢钠溶液5.0ml作空白,混匀,在284nm和336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其吸收度差不行大于0.34。
【炮制】
1.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2.《本草经集注》: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4.《纲目》: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渭之水火炼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伤火也。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主脘腹虚痛;肺燥便秘;目赤;口疮;溃疡不敛;风疹瘙痒;水火烫伤;手足(军皮)裂
【用法用量】
内服:冲调,15-30g;或入丸剂、膏剂。外用:适量,涂敷。
【注意】
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大便不实者禁服。
【附方】
①治集验方》)(13)治黯: 白蜜和茯苓,涂上。(《补缺肘后方》)(14)解乌头毒: 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安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5.《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
【临床应用】
1.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曾观察20例,治疗后15例壁龛消失,3例进步(平均为32天);18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减轻,疼痛消失时间最短6天,平均为22.2天。国外资料报道治疗数百例的痊愈率为82%。。用法:每日用新鲜蜂蜜100g,早、中、晚饭前分服的,至第10日后,每日增至150-200g。或用蜂蜜60ml,0、5%普鲁卡因40ml,混合为1次量,日服3次。2.治疗烧伤:用蜂蜜涂布烧伤创面,能减少渗出液,减轻疼痛,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用法:一般 Ⅰ、Ⅱ度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经清洁处理后,用棉球蘸蜂蜜均匀涂布(不宜大厚或太薄),早期每日2-3次或4-5次,待形成胶痂后改为每日1-2次。采用暴露疗法。如痂下积有脓液,可将胶痂揭去,清创后再行涂布,创面可重新结成胶痂,迅速愈合。对已感染的或面积较大的皿度烧伤则用蜂蜜纱布敷于创面,外用无菌棉垫包扎。冬天不便使用暴露疗法者,亦可采用此法。蜂蜜中也可加入2%普鲁卡因溶液,配成2:1混合液使用, 以减轻涂药开始时给创面带来的疼痛。有主张在蜂蜜涂布后,创面上再撒布一薄层石膏粉,以增强疗效。据85例观察,1、2度烧伤一般涂布蜂蜜2-3天后,创面便形成透明胶痂6-10天胶痂自行脱落,新生上皮完全生长。晚期入院已有明显感染看,2-3天后创面亦能形成胶痂,并可见痂下上皮细胞生长。采用蜂蜜纱布包扎疗法者,一般经过6-9天肉芽生长良好,2-3周后即可痊愈。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已感染之创面,涂蜜后脓性分泌物亦逐渐减少。但使用本法时仍应尽力创造无菌条件。对胶痂下的感染情况要留意观察,及时处理。夜关节处的胶痂易于破裂,要注意保护。同时,本疗法仅限于创面处理,其它如止痛、抗感染、补充液体及控制休克等,均需按常规配合进行。3.治疗冻伤、冻疮:对于2度以上有炎症及有分泌物的冻伤,用熟蜂蜜与黄凡士林等量调成软膏,薄薄的涂于无菌纱布上,敷盖于创面,每次数2-3层。敷盖前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敷盖后用敷料包扎固定。一般用药2-3次后,疼痛及炎症渐趋消失,3-7次可望痊愈。对于冻疮,先用温开水洗涤患部,然后涂蜜包扎,间日换药一次。如未破面的,可不必包扎。4.治疗溃疡与外伤:年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可试用10%蜜汁洗涤疮口,然后用纯蜜浸渍的纱布条敷于创面,敷料包扎,间日换药1次。曾试治两例下肢溃疡,l周后即有肉芽新生,约2个月即愈。另试治1例便秘。每晨内服,或用20%蜂蜜水灌肠。8.3.贫血:对低色素性贫血有效。治疗后血球与血红蛋白有显着的增加。每日用80-100g,分3次服。8.4.阴道滴虫:用蜂蜜装入胶囊塞入阴道。此外,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肺结核、心脏病、肝脏病等慢性疾患,内服蜂蜜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或调补作用,一般作为辅助用药。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