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涎-汉语大词典
蜗涎1.蜗行所分泌的黏液。
●唐杜牧《华清宫》诗:“鸟啄摧寒木,蜗涎蠹画梁。”
●宋苏轼《籍田》诗:“鱼沫依苹渚,蜗涎上彩楹。”
2.比喻无用有害的东西。
●明王世贞《九友斋十歌》之九:“毋论爱者似鸡肋,在我亦足成蜗涎。”
蜗涎-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
蜗涎
【出典】 唐·杜牧《华清宫三十韵》诗:“鸟啄摧寒木,蜗涎蠹画梁。”(见《全唐诗》卷五二一)
【释义】 蜗牛喜在荒凉破败的墙垣上爬行,其身于爬行时留下黏液,称为“蜗涎”。蜗牛爬行时,往往升高,涎枯则自死。故古人以之比喻人的有限生命力,或以之描写屋宇的荒凉破败。
【例句】 ①近日衰迟,但随分、蜗涎自足。(张炎《满江红》[近日衰迟]3508)这里用“蜗涎”比喻自己衰迟的生存能力。②黏壁蜗涎几许,清风只在樵渔。(张炎《木兰花慢·归隐湖山书寄陆处梅》3518)这里用“蜗涎”象征故居的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