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

艺空字典 > 蝉花

蝉花的拼音

chán huā

蝉花的同音词

拼音为chán的汉字
拼音为huā的汉字
拼音为chan的汉字
拼音为hua的汉字

蝉花的基础解释

蝉花的详细解释

蝉花的按字解释

蝉花的词典解释

蝉花-

蝉花
目录
“蝉花”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蝉花”在《*辞典》
“蝉花”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蝉花
【拼音名】
Chán Huā
【别名】
蝉蛹草、蛹茸、蝉茸菌、虫花
【来源】
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蝉花Cordyceps sobolifera (Hill) Berk. et Br.,以子实体入药。
【性味】
甘,寒。
【功能主治】
用于惊痫,疟疾。
【备注】
(1)民间亦认为功同蝉蜕。(2)寄主为蝉科蛁蟟Oncotympans macula ticollia Motsch.及他种蝉的蝉蛹。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蝉花
【出处】
《本草图经》
【拼音名】
Chán Huā
【别名】
虫花(《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的分生孢子阶段即蝉棒束孢菌及其寄主山蝉幼虫的干燥体。6~8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原形态】
孢梗束丛生,由蝉幼虫的前端发出,新鲜时白色,高1.5~6厘米;柄分枝或不分枝,粗1~2毫米,有时基部连接,顶部分枝并有粉末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方卵形,两端稍尖,6~9×2~2.5微米,往往含2个油滴。
【生境分布】
产浙江、四川、云南、江苏等地。
【性状】
带菌的干燥虫体,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厘米,径约1~1.4厘米,形似蝉蜕,头部有数枚灰黑色或灰白色的孢梗束,长条形或卷曲,或有分枝,长约2~5厘米,质脆易断。虫体表面棕黄色,大部为灰白色菌丝所包被,折断后,可见虫体内充满粉白色或类白色松软物质。气微香。以具孢梗束、个大、完整、肉白、气香者为佳。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蝉花),要白花全者。收得后于屋下悬干,去甲、土后,用浆水煮一日,至夜焙干,研细用之。
【性味】
《证类本草》: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
①《心悸。②《纲目》:功同蝉蜕。又止疟。
【备注】
大蝉草子囊壳阶段的子座与寄主山蝉幼虫的干燥体亦入药用,称独角龙、乌角尖,常见于蝉花药材中。虫体同前种,头部具1~2枚棒状子座,或有分枝,长3~7厘米,径3~4毫米,黑褐色,顶端稍膨大,表面有多数细小点状突起。另有一种小蝉花,又名土蝉花,为小蝉草的子座或其分生孢子阶段的孢梗束与寄主蟪蛄幼虫的干燥体。形体较蝉花小。主产广东、福建。同作蝉花入药。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蝉花
【出处】
出自《证类本草》:蝉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拼音名】
Chán Huā
【英文名】
Cicada Slough
【别名】
虫花、冠蝉、蝘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蝉棒束孢菌的孢梗束、大蝉草的子座及共所寄生的虫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saria cicadae Miquel;Cordyceps cicadae Shing采收和储藏:6-8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原形态】
1.蝉棒束孢菌 孢梗束丛生,由寄主的前端生出,新鲜时白色,高1.5-6cm;柄分枝或不分枝,直径0.1-0.2cm,基部有时联接,顶部分枝并布有一层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方卵形,两端稍尖,(6-9)μm×(2-2.5)μm,常含有2个油球,透明无色。2.大蝉草 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cm,径1-1.4cm,形似蝉蜕。虫体头部具1-2枚棒状子座,长条形或卷曲,分枝或不分枝,长3-7cm,径3-4mm,黑褐色,顶端稍膨大,表面有多数细小点状突起。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蝉幼虫上。2.生于蝉幼虫上。资源分布:1.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2.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
1.性状鉴别 (1)蝉棒束孢菌 本品由虫体与其头部长出的孢梗束组成。虫体长椭圆形,微弯曲,长约3cm,直径1-4cm,表面棕黄色,大部为灰色菌丝所包被,头部丛聚孢梗束。孢梗束分枝或不分枝,长1.6-6cm,分结实部和柄部;结实部长椭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长5-8mm,直径2-3mm,折色粉状,柄部直径1-2mm,褐色至黑褐色。质脆,易折断,虫体内充满白色或类白色松软物质。气微香,味淡。(2)大蝉草 本品由虫体与其前端长出的子座组成。子座1-2个,分枝或不分枝,长3-7cm,褐色;头部膨大,其顶端渐细,长4-6mm,直径6.5-7mm,表面可见小点(子囊壳向外突出的孔口),柄部直径4-5mm。虫体白色,体内布满白色菌丝。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2.显微鉴别 (1)蝉棒束孢菌 分生孢子梗瓶状,中部膨大,末端渐细或突然窄细,长5-8μm,直径2-3μm常成丛聚生在束丝上,形如花瓣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纺锤形或窄肾形,长5-14μm,直径1.8-3.5μm,含1-3脂肪滴。(2)大蝉草 子座头部横切面:子囊壳埋生于子座内,瓶状,长350-540μm,直径125-300μm;子囊圆柱形,有扁球形帽部,长262.5-378μm,直径6.2-9.1μm;子囊孢子细长丝状,多横隔,断裂后矩形小段长3.5-5.2μm,直径1.7-2.6μm。
【化学成份】
大蝉草果实含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由D-甘露糖(D-mannose)和D-半乳糖(D-galactose)以4:3比例组成。虫体部分含多糖CI-5N、CI-P及CI-A。
【药理作用】
1.抗肿病理学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蝉花),要白花全者。收得后于屋下悬干,去甲、土后,用浆水煮一日,至夜焙干,研细用之。
【性味】
甘;寒;无毒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目退翳。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单板机疹初期;疹出不畅;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夜啼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
1.《心悸。2.《纲目》:功同蝉蜕。又止疟。
【摘录】
《中华本草》

蝉花-汉语大词典

蝉花1.一种菌类植物,寄生于蝉的幼虫体上。幼虫死后,菌抽茎成长,顶端有花茸生,故又称蝉茸。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下:“成都有草名蝉花。今有干者,视之,乃蝉额裂面抽茎,上有花。善治目,未知如何用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蝉花》﹝集解﹞引唐慎微曰:“蝉花所在有之,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头上,七月采。”
2.蝉的一种。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蝉花》:“花冠以像名也……古俗谓之胡蝉,江南谓之螗,蜀人谓之蝉花。”

蝉花的引证

蝉花的成语故事

蝉花的例句

蝉花的成语接龙

蝉花的组词

蝉花的近义词

蝉花的反义词

相关字词

蝉花的反义词 蝉花的近义词 蝉花的同音词 蝉花的蝉是什么意思 蝉花的花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在搜

  • 蝉花的词语
  • 蝉能组什么词
  • 蝉能组什么词语
  • 蝉可以组什么词
  • 蝉可以组什么词语
  • 蝉字可以组什么词
  • 蝉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蝉字能组什么词
  • 蝉字能组什么词语
  • 蝉字开头的成语
  • 蝉字结尾的成语
  • 花能组什么词
  • 花能组什么词语
  • 花可以组什么词
  • 花可以组什么词语
  • 花字可以组什么词
  • 花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花字能组什么词
  • 花字能组什么词语
  • 花字开头的成语
  • 花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