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西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当代-张平-三二-《抉择》:你想得太简单了,你也高兴得太早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还没等你走出第一步,还没等你的手伸出来,也许你早已成了阶下囚了……
西汉-韩婴-卷一〇·二一-《韩诗外传》: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有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于是遂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唐-刘知几--《思慎赋序》:而世人罕能修身厉己,自求多福,方更越礼过度,坐致覆亡,此官尼所以讥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而孙叔敖譬以螳螂伺蝉,不知黄雀在后。
宋-范浚--《香溪集钞·六笑》:客言莫谩笑古人,笑人未必不受嗔;螳螂袭蝉雀在后,只恐有人还笑君。
现代-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你们不应该打边区,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