蠆尾-辞源3
【蠆尾】㊀蠆的尾部,末端有毒鈎。常用以比喻害人的毒物。左傳 昭四年:“鄭子産作丘賦,國人謗之,曰:‘其父死於路,己爲蠆尾。’”注:“謂 子産重賦,毒害百姓。”㊁ 詩 小雅 都人士“彼君子女,卷髮如蠆”唐 孔穎達 疏:“曲卷其髮末如蠆之尾。”後因指婦女頭髮末梢上卷的髮型。宋 蘇軾 東坡集二七 次韻黃魯直戲贈詩:“細看卷蠆尾,我家真栗蓬。”㊂形容書法的筆法勁鋭。唐 張彦遠 法書要錄一 南齊 王僧虔 論書:“索靖字 幼安,燉煌人,散騎常侍 張芝姊之孫也,傳 芝草而形異,甚矜其書,名其字勢曰銀鉤蠆尾。”宋 黃庭堅 豫章集二 謝黃從善司業寄惠山泉詩:“錫谷寒泉橢石俱,并得新詩蠆尾書。”
蠆尾-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蠆尾ㄔㄞˋ ㄨㄟˇchài wěi蠍尾。因其有毒,故比喻為害人者。《左傳.昭公四年》:「其父死於路,已為蠆尾,以令於國,國將若之何?」《三國演義.第九一回》:「縱蠆尾以興妖,恣狠心而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