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染-中華語文大辭典
蠟染蜡染ㄌㄚˋ ㄖㄢˇlàrǎn1.傳統民間印染工藝。以工具沾熔化的蠟液,在天然纖維織物上點繪圖案,並浸染於藍靛色染液中。因蠟具防染作用,故點蠟處無法上色;當蠟畫胚布在不斷的翻捲浸染時,又因蠟冷卻後產生龜裂,色料因而滲入裂縫,如此便得到人工難以摹繪且變化多樣的色紋,待染色後煮去蠟質,即可呈現出加工的圖樣。2.指蠟染製品。
蠟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蠟染ㄌㄚˋ ㄖㄢˇlà rǎn一種我國民間傳統印染工藝。利用蠟的防染性,而使布料染上不均勻,且具有獨特趣味花紋的染色法。主要是以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花樣,再浸入以藍色為主的靛缸,後用水將蠟煮脫,所繪花紋即現。多用於飾染衣裙、被毯、被單等。起源於漢代,唐代始盛行,今仍在西南苗、傜及馬來西亞等地流行。也稱為「蠟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