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紙-辞源3
【蠲紙】㊀ 唐代 臨安 溫州等地所造紙名,以紙質細白光潔而名。宋 趙與時 賓退錄二:“臨安有鬻紙者,澤以漿粉之屬,使之瑩滑,謂之蠲紙,蠲猶潔也。”一説謂 五代 吳時凡供此紙者,得蠲賦役故曰蠲紙。見 宋 錢康公 植跋ॳѨˇ(説郛二十)、元 程棨 三柳軒雜識 蠲紙。㊁以頒發豁除賦役證書名義,向民間攤派供應的公文用紙。新五代史 何澤傳:“五代之際,民苦於兵,往往因親疾以割股,或旣喪而割乳廬墓,以規免州縣賦役。户部歲給蠲符,不可勝數,而課州縣出紙,號爲‘蠲紙’。澤上書言其敝,明宗下詔悉廢户部蠲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