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中華語文大辭典
血吸蟲血吸虫ㄒ丨ㄝˇ ㄒ丨 ㄔㄨㄥˊxiěxīchónɡㄒㄩㄝˋ ㄒ丨 ㄔㄨㄥˊxuèxīchónɡ動物名。一種寄生蟲。蟲體呈灰白色。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常見日本血吸蟲,幼蟲以釘螺為中間宿主,鑽入螺體發育,再伺機鑽入人體或哺乳動物體內。主要侵犯人體肝臟及大腸,患者會有全身不適、發燒、腹痛等症狀;重症病患則會出現嗜睡、精神混亂及昏迷等症狀。
血吸蟲-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血吸蟲ㄒㄧㄝˇ ㄒㄧ ㄔㄨㄥˊxiě xī chóng動物名。吸蟲綱裂體吸蟲科。雌雄異體。灰白色,雄蟲長五至十八公釐,體側向腹面卷曲,形成小槽,用以夾抱雌蟲。雌蟲長七至二十七毫米。多寄生於肝臟和腸道內,引起血吸蟲病。雌蟲在腸壁附近產卵,卵隨糞便排到水中,在水中孵化出纖毛幼蟲,進入釘螺等中間宿主體內,發育增殖成許多胞囊幼蟲,再產生許多搖尾幼蟲,逸出螺體,遇入水的人、畜,即由皮膚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