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罗贯中-第一一九回-《三国演义》:匹夫行险侥幸,亦有今日耶?
近代-章炳麟--《箴新党论》:若夫夸者死权,行险侥幸,以求一官一职,则自古而有之。
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近岁边臣建开拓之议,皆行险侥幸之人,欲以天下安危试之一掷,事成则身蒙其利,不成则陛下任其患,不可听也。
元-王恽--《非分说》:有人于此,小智有材,行险侥幸,以济其欲。一旦濡首染指,攫取公餗,是知厥指之可染,不知首领之亦可保也。
清-毕沅-卷七十八-《续资治通鉴》:又有边鄙之臣,行险侥幸,轻动干戈,深入敌境,使兵夫数十万暴骸于旷野。
北宋-罗璧--《罗氏识遗》:后世务求近效,旁蹊捷出,行险侥幸,幸而集事则曰:吾不赧彼之深谋远计而功业以就,不知一有疏虞,横溃四而不可支,此叔世所以乱日多而治日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