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識-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表識ㄅㄧㄠˇ ㄓˋbiǎo zhì①標記。《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初,京師聞青、徐賊眾數十萬人,訖無文號旌旗表識,咸怪異之。」《三國志.吳書.周魴傳》:「井乞請幢麾數十,以為表幟,使山兵吏民,目瞻見之。」也作「表誌」。②標上記號。《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若無親屬,可於官壖地葬之,表識姓名,為設祠祭。」
表識-辞源3
【表識】識,zhì。標記。漢書九九下 王莽傳:“初,京師聞 青 徐賊衆數十萬人,訖無文號旌旗表識,咸怪異之。”後漢書 桓帝紀 建和三年詔:“今京師廝舍,死者相枕,……若無親屬,可於官壖地葬之,表識姓名,爲設祠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