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使-中華語文大辭典
觀察使观察使ㄍㄨㄢ ㄔㄚˊ ㄕˇɡuāncháshǐ職官名。唐代設置的地方軍政長官,唐中葉後多以節度使兼領其職,後改為採訪處置使,又改為觀察處置使。負責考核一個道的州縣長官政績,後兼理民事。宋代有實任與遙領之別,後成為武官遷轉職銜。至元代廢。袁世凱統治時期一度設立。
觀察使 -中国文化史辞典
官名。唐代初期,派遣朝官分赴各道察訪州縣官吏功過及民間疾苦,其官稱不一,或稱巡察使、按察使、采訪使,或兼黜陟使。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采訪處置使為觀察處置使。安史之亂後,在未設節度使的地區以觀察使為該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所轄地區就作為一道,其職掌以民政為主而兼掌軍事。設節度使之處節度使亦兼觀察使。宋代沿置觀察使,但無職掌,僅為武官遷轉的職銜。元代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