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格-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詩格ㄕ ㄍㄜˊshī gé①作詩的法則。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詩格既無此例,又乖製作本意。」②詩的風格。宋.蘇軾〈次韻滕元發、許仲塗、秦少游〉詩:「二公詩格老彌新,醉後狂吟許野人。」③書名。唐詩人賈島著,一卷。
詩格-辞源3
【詩格】㊀詩的體例。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 文章:“詩格旣無此例,又乖製作本意。”清 趙翼 甌北詩話三 韓昌黎詩:“自 沈 宋創爲律詩後,詩格已無不備。”㊁詩的風格。宋 歐陽脩 六一詩話:“石曼卿自少以詩酒豪放自得,其氣貌偉然,詩格奇峭。”陳善 捫蝨新話下三 歐陽公不能變詩格:“歐陽公(脩)詩,猶有國初 唐人風氣,公能變國朝文格,而不能變詩格,及 荆公(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輩出,然後詩格遂極於高古。”㊂論述詩歌創作法式、規則、標準及避忌等問題的著作。又稱詩式、詩法等。如 唐 王昌齡 詩格、皎然 詩式、釋 齊己 風騷旨格、釋 神彧 詩格等。詩格盛行於 唐代,影響所及,又有文格、賦格、四六格等。如 唐 杜正倫 文筆要訣、佚名 賦譜、竇蒙 字格等。參閲 日僧 遍照金剛 文鏡秘府論。參見“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