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體-中華語文大辭典
詩體诗体ㄕ ㄊ丨ˇshītǐ詩歌的體式和風格。[例]這首詩的~應屬古體詩。
詩體 -中国文化史辞典
詩歌的體裁。按內容分,有抒情詩、敘事詩、說理詩。抒情詩通過抒發詩人的感受來反映社會生活。如李白的《蜀道難》,杜甫的《春望》。敘事詩以敘事和寫人為主,通過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描述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如《木蘭詩》、《孔雀東南飛》。說理詩側重於講道理和發議論。如杜甫的《戲為六絕句》,陸遊的《示子遹》。按形式分,有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沒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詩”,一般分為四言詩、五言古體(五古)、七言古體(七古)、雜言體。近體詩有嚴格的格律,句數、字數、押韻、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規則,是古代的格律詩,一般包括律詩(五律、七律)、絕句(五絕、七絕)、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此外,我國古詩的分類方法還很多。例如,按作者分,有蘇李體、太白體等;按詩集名稱分,有楚辭體(騷體)、選體(《昭明文選》)等;按作詩方法分,有柏梁體(即聯句詩)、集句體、回文體等;按用途分,有試帖詩(用於科舉考試,也叫“賦得體”)、字謎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