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通訓定聲-中華語文大辭典
說文通訓定聲说文通训定声ㄕㄨㄛ ㄨㄣˊ ㄊㄨㄥ ㄒㄩㄣˋ ㄉ丨ㄥˋ ㄕㄥshuōwén tōnɡxùn dìnɡshēnɡ書名。清‧朱駿聲著。十八卷,附《柬韻》一卷、《說雅》十九篇、《古今韻準》一卷。分析文字形體,辨明指事、象形、會意、形聲,謂之「說文」;徵引古書古注,詳細說解轉注、假借,謂之「通訓」;以古音證諧聲,以諧聲統文字,以定文字所屬聲類,謂之「定聲」。據《說文》正篆九千多字,又增附七千多字,從中分析出形聲聲符一千一百三十七,歸併為古韻十八部。變更《說文》體例,按古韻及形聲聲符排比。每字之下,先依構形、群書古注考明本義,再以古書中通用之義分列為轉注、假借、別義、聲訓,後舉古韻文中的用韻來證明古音。為研究《說文》重要的參考資料,亦是清代文字學的重要著作之一。
說文通訓定聲-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說文通訓定聲ㄕㄨㄛ ㄨㄣˊ ㄊㄨㄥ ㄒㄩㄣˋ ㄉㄧㄥˋ ㄕㄥshuō wén tōng xùn dìng shēng書名。清朱駿聲撰,十八卷,附錄說雅十九篇,古今韻準一卷。朱氏根據說文九千多字,又增附七千多字,從中分析形聲聲符一千一百三十七,分古韻為十八部。變更說文體例,按其所分古韻十八部及形聲聲符排比繫聯。先就字形構造考明本義,次以古書中通用之義分列為轉注、假借、別義等項,兼載聲訓、古韻。為清代文字學的重要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