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讀若ㄉㄨˊ ㄖㄨㄛˋdú ruò訓詁學上指擬其音而讀之,即讀音相似。
讀若 1 -中国文化史辞典
一說以為“凡言‘讀若’,皆擬其音也。”(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示部“”字注)。一說以為“漢人言‘讀若’者,皆文字假借之例,不特寓其音,並可通其字。”(見錢大昕《古同音假借說》)如《說文·邑部》:“鄦,讀若許。”照第一種說法,“讀若”指的僅僅是“鄦”字的讀音類似“許”字。照第二種說法,這兩字音義皆可通。亦作“讀如”。《呂氏春秋·季夏》注:“飾,讀如敕。”“讀如”犀“讀若”之意。 讀若 2
亦作“讀如”、“讀為”。一般是用來注明某字本來的讀音的。如《說文》“珣讀若宣”、“勼讀若鳩”。有時則用來表明所注字必須改變本來的讀音和意義,而按注解字的音義來解讀,這是一種表示假借和讀破的方法,寓有訓詁的作用。如鄭玄注《周禮》“竟信其志”:“信讀如屈伸之伸。”有時一字多音多義,用“讀若”來注明當解讀為其中某一個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