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宋濂、王袆等--《元史·日本传》: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
近代-梁启超--《春秋中国夷狄辨序》:春秋之治天下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禁攻寝兵。
近代-蔡东藩、许厪父-第四十四回-《民国通俗演义》:我国民务扩新知,多尽义务,对于内则父诏兄勉,对于外则讲信修睦。
明-杨士奇等--《明史·占城传》:本国亦宜讲信修睦,各保疆土。
清-冯景--《蔺相如论》:惜乎相如有叱秦之勇,让颇之智,其于讲信修睦,绸缪思患之道未之讲也。
唐-魏征等--《隋书·炀帝纪》:朕纂承洪绪,思弘大训,将欲尊师重道,用阐厥繇,讲信修睦,敦讲名教。
清-曾国藩--《覆李少荃中丞》:彼若讲信修睦,吾不稍开边衅;彼若弃好败盟,吾亦有以御之。
唐-于邵--《与郭令公书》:伏惟戡乱定祸,勋载王府;致君行已,德冠当时。讲信修睦,敦叙旧好,悉为古今第一。
唐-张嗣初--《乡老献贤能书賦》:故讲信修睦之徒,坦然宏大;谦光素履之士,赫尔昭升。
明-张煌言--《张苍水集·答赵安抚书》:在清人既能开诚布公,捐弃地以收人心;在海上亦何惜讲信修睦,且休兵以待天命。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讲信脩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脩,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