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腳鼓-中華語文大辭典
象腳鼓象脚鼓ㄒ丨ㄤˋ ㄐ丨ㄠˇ ㄍㄨˇxiànɡjiǎoɡǔ打擊樂器名。鼓身木製,上蒙羊皮,上端較粗,下端略細,呈喇叭狀,形如象腳,故稱。傣族稱「光亞」,是長尾鼓的意思。流行於傣、景頗、布朗、阿昌、佤、拉祜、德昂等少數民族。是傣族民間歌舞不可缺少的伴奏樂器,每逢節日,用彩綢斜掛在身上,邊舞邊擊。用腕擊鼓心,用掌拍鼓邊,節奏豐富。常同鋩、鈸配合一起擊奏,為歌舞伴奏。
象腳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象腳鼓ㄒㄧㄤˋ ㄐㄧㄠˇ ㄍㄨˇxiàng jiǎo gǔ樂器名。流行於雲南傣、景頗等族的打擊樂器。鼓身木製,上蒙羊皮,上端較粗,下端略細,呈喇叭狀,因形如象腳,故稱為「象腳鼓」。大者高達一百六十釐米,小者三十餘釐米。演奏時將鼓斜掛肩上,雙手拍擊鼓面,邊舞邊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