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魏-辞源3
【象魏】宮廷外的闕門。古宮廷門外有二臺,上作樓觀,上圓下方,兩觀雙植。門在兩旁,中央闕然爲道,以其懸法,謂之象魏。周禮 天官 大宰:“乃縣治象之法于象魏。”參閲 梁書 何胤傳、明 周祈 名義考三 地部 象魏冀闕兩觀。
象魏-汉语大词典
象魏1.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象魏,阙也。”
●贾公彦疏:“郑司农云:‘象魏,阙也’者,周公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阙高魏魏然,孔子谓之观。”
●唐杨炯《少室少姨庙碑》:“太微营室,明堂布政之宫;白兽苍龙,象魏悬书之法。”
●清钱谦益《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陆化熙授承德郎》:“参报待以削草,象魏用为县书。”
2.借指宫室,朝廷。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云观变为狐兔之薮,象魏化为虎豹之蹊。”
●《南齐书·高帝纪上》:“入兵万乘之国,顿戟象魏之下。”
●宋苏轼《上太皇太后贺正表》:“臣职守江湖,心驰象魏。天威咫尺,想闻清跸之音。”
●清顾炎武《雒阳》诗:“象魏云常紫,龙池水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