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璫-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貂璫ㄉㄧㄠ ㄉㄤdiāo dāng漢代中常侍所戴的帽子。後以宦官為中常侍,故稱宦官為「貂璫」。
貂璫-辞源3
【貂璫】貂尾和金、銀璫,漢代中常侍冠上的兩種飾物。後漢書四三 朱暉傳附 朱穆上疏:“案 漢故事,中常侍參選士人。建武以後,乃悉用宦者。自 延平以來,浸益貴盛,假貂璫之飾,處常伯之任。”注:“璫以金爲之,當冠前,附以金蟬也。漢官儀曰:‘中常侍,秦官也。漢興,或用士人,銀璫左貂。光武已後,專任宦者,右貂金璫。’常伯,侍中。”後以作宦官的别稱。唐 韓偓 玉山樵人集 感舊詩:“省趨弘閣侍貂璫,指座恩深(一作深恩)刻寸腸。”宋 梅堯臣 宛陵集一 和謝希深會聖宮詩:“龜組恭來詣,貂璫肅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