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中華語文大辭典
貂蟬貂蝉ㄉ丨ㄠ ㄔㄢˊdiāochán1.古代侍中、常侍等武官帽子上的裝飾,多由貂尾和附蟬飾之,故稱。2.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司徒王允家的歌伎。王允因欲除奸臣董卓,卻無計可施。貂蟬乃自請獻身,博取董卓歡心,並同時勾引其義子呂布,以離間兩人關係,最後借呂布之手,殺死董卓,完成王允心願。3.〈書〉指顯貴的大臣。[例]長安~多,死去誰復算(宋‧陸游〈草堂拜少陵遺像詩〉)!
貂蟬-辞源3
【貂蟬】㊀貂尾和附蟬,古代王公顯官冠上之飾物。始於 漢代武官。後漢書 輿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謂之‘ 趙惠文冠’。”晉 崔豹 古今注上 輿服謂出於胡服。也常以“貂蟬”喻達官顯貴。漢書三六 楚元王傳附 劉向上封事:“今 王氏一姓,乘朱輪華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内,魚鱗左右。”參閲 隋書 禮儀志七、宋史 輿服志四。㊁傳説之 三國時美女。初爲 董卓侍女,後爲 呂布妾。三國演義小説傳 呂布妻名 貂蟬,爲司徒 王允家婢。按 三國志 呂布傳僅言 布與 卓侍婢私通,不記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