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負扆ㄈㄨˋ ㄧˇfù yǐ古代天子接見諸侯,背對窗戶南面而立,以示君位,故後世即以負扆比喻南面稱帝或攝政。《淮南子.齊俗》:「攝天子之位,負扆而朝諸侯。」漢.高誘.注:「戶牖之間謂之扆。」《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唐.司馬貞.索隱述贊:「周公攝政,負扆據圖。」
負扆-辞源3
【負扆】扆,户牖間畫有斧形圖案的屏風。天子朝諸侯,背扆南面而立,稱負扆。淮南子 齊俗:“攝天子之位,負扆而朝諸侯。”也作“負依”。荀子 正論:“居則設張容,負依而坐。”注:“户牖之間謂之依,亦作扆。扆、依音同。”參閲 明 方以智 通雅七 釋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