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中華語文大辭典
負荊负荆ㄈㄨˋ ㄐ丨ㄥfùjīnɡ〈書〉《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因功拜為上卿,位居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不服,處處跟藺相如過不去。藺相如為了國家大局,一再退讓。廉頗知錯後十分慚愧,就光著脊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賠罪,請求責罰。荊,荊條,可作鞭杖。後用「負荊」表示謝罪,願受責罰。多與「請罪」連用。[例]廉頗聞之,肉袒~,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負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負荊ㄈㄨˋ ㄐㄧㄥfù jīng荊,楚木,可作鞭杖。負荊指背負鞭杖,請求責罰。表示認錯賠禮。《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