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口白舌-辞源3
【赤口白舌】招惹是非的口舌。亦指由口舌惹來的是非。宋 吳泳 鶴林集二 贈星翁郭若水詩:“片文隻字不經世,赤口白舌空招尤。”宋時 杭州風俗,五月端午以生硃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除”之句。或以青羅做赤口白舌帖子與艾人並懸門楣,祈求消除口舌之災。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三 五月、元 周密 武林舊事三 端午。
赤口白舌-中华成语大词典
赤口白舌
【拼音】:chì kǒu bái shé
解释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出处
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示例
今日祭祖哩,休得~的,罚那毒誓。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八回
近义词
赤口毒舌
反义词
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言语恶毒
英文
talk nonsense
宋-吴泳--《赠星翁郭若水》:片文只字不经世,赤口白舌空招尤。
清-夏敬渠-第二十八回-《野叟曝言》:今日祭祖哩,休得赤口白舌的,罚那毒誓。
现代-李涵秋-第二五回-《广陵潮》:我敢是没有真凭实据,赤口白舌枉说人家的?
宋-吴自牧--《梦粱录·三·五月》:或士宦等家以生硃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
宋-周密--《武林旧事·三·端午》: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桧。禳(ráng):禳解,向鬼神祈祷,以消除灾殃。桧(guì):祈福消祸的祭祀。
宋-赵长卿--《醉蓬莱·端午》:午日熏风,楚词高咏,度遏云声脆。赤口白舌,从今消灭,诸馀可意。
宋-吴泳--《鹤林集·二·赠星翁郭若水》:片文只字不经世,赤口白舌空招尤。
清-夏敬渠-第二十八回-《野叟曝言》:今日要祭祖哩,休得赤口白舌的,罚那毒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