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余算-汉语大词典
越王余算亦作“越王余筭”。
一种珊瑚类生物,生南方海中。相传是越王弃于海中的剩余计数筹码变成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安王有越王余筭菜,长尺许,白者似骨,黑者如角。古云越王行海,曾于舟中作筹算,有余者,弃之于水生焉。”
●唐段公路《北户录·越王竹》:“陈藏器云:‘越王余算,味咸,生南海,算子,长尺许。’”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越王余算》﹝集解﹞引李珣曰:“越王余算生南海水中,如竹算子,长尺许。”
●清吴伟业《闻台州警》诗之三:“乱后有人还采药,越王余算禹余粮。”
越王余算-
越王余算
【出处】
《本草拾遗》
【拼音名】
Yuè Wánɡ Yú Suàn
【别名】
越王竹(《南方草木状》),海柳(《动物学大辞典》),白珊瑚(薛德焴《系统动物学》)。
【来源】
为海箸科动物沙箸水螅体分泌的石灰质骨胳。
【原形态】
沙箸(《岭表录异》)群体呈肉质柱状,长达1米以上。分为根及干两部;根呈圆柱形的柄,常插在海底的泥沙中;干部呈两侧扁平形的轴,左右有短而密的枝状物,其下缘排列多数水螅体,各水螅体有触手8条,能伸缩。骨胳角质,色白,外被黑褐色或红色的肉。
【生境分布】
着生于海底岩礁间。分布很广,我国胶州湾以南的软质海底几乎均有。
【性味】
①《本草拾遗》:咸,平,无毒。②《海药本草》:咸,温。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主下水,破结气。②《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腹中虚鸣,并宜煮服之。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