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罗贯中-六二回-《三国演义》: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清-西周生-第五六回-《醒世姻缘传》:狄希陈真是个不识眉眼高低,不知避凶趋吉的呆货。
清-李渔-三回-《十二楼·夏宜楼》:况且二位老爷又是极信仙佛的,叫他显些小小神通,使二位老爷知道,他要趋吉避凶,自然肯许。
现当代-姚雪垠-二卷一六章-《李自成》:处此乱世,吉凶变化无常,谁不想向高明如兄的人问问流年,以便趋吉避凶。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趋吉避凶,儒者之事。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曾亦思郭璞不见富贵之福,反遭灭族之凶;松筠贫苦江湖,并无安身之地。彼既不能自为趋吉避凶,岂有后人传之而能使人趋吉避凶之理?
清-李绿园-六二-《歧路灯》:(程淑嵩正色道)你如今这意思,不过趋吉避凶;言吉凶的莫详于《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