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履 -中国文化史辞典
儒家認識論的方法論。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指牛羊腳踏葦地。後儒者引申為身體力行。如朱熹《答何叔京》:“想見前賢,造詣之深,踐履之熟。”(《朱子文集》卷四)但朱熹強調知先行後,“義理不明,如何踐履”(《朱子語類》卷九),“只說踐履,而不務窮理,亦非小病。”(《朱子文集》卷三十八)明清之際,王夫之認為踐履為第一,“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則無不知……是故知有不統行,而行必統知也”,故學、問、思、辨、行五者之關系,以“篤行”為“第一不容緩”、“必以踐履為主”(《讀四書大全說》卷六)。
踐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踐履ㄐㄧㄢˋ ㄌㄩˇjiàn lǚ①踐踏。《詩經.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②前往、經歷。《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遵與隗王歃盟為漢,自經歷虎口,踐履死地,已數十矣。」③實行預定的事。如:「踐履條約」、「踐履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