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田 -中国文化史辞典
古代按輪流休耕需要而分配的土地。也叫“爰田”、“易田”、“田”。《國語·晉語三》記秦晉戰爭,晉惠公被俘後,晉“焉作轅田”。韋昭注引賈逵雲:“轅,易也。為易田之法,賞眾以田。易者,易疆也。”這是用休耕的名義,賞賜群臣土地。秦孝公時,商鞅也采用轅田之法。《漢書·地理志》:“孝公用商君,制轅田。”據說,因為休耕的關系,過去每隔三年要重新分配土地。商鞅改變舊辦法,按照土地休耕的需要,上等田不必休耕,中等田休耕一年,下等田休耕二年,一次分配土地,不再改變。
轅田-辞源3
【轅田】分配田地之法。國語 晉三:“且賞以悦衆,衆皆哭。焉作轅田。”注引 賈侍中(逵)云:“轅,易也。爲易田之法,賞衆以田。易者,易疆界也。”漢書 地理志下:“孝公用 商君,制轅田。”注引 三國 魏 張晏:“周制三年一易,以同美惡。商鞅始割列田地,開立阡陌,令民各有常制。”又引 孟康:“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浸廢。商鞅相 秦,復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也。食貨志曰‘自爰其處’而已,是也。轅、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