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轤格-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轆轤格ㄌㄨˋ ㄌㄨˊ ㄍㄜˊlù lú gé一種律詩用韻的方法。律詩中第二、第四句如果用甲韻,則第六、第八兩句須用與甲韻相通的乙韻。如先用七虞韻,則後可用六魚韻。因其用韻雙出雙入,此起彼落,有似轆轤,故稱為「轆轤格」。也稱為「轆轤韻」。
轆轤格-辞源3
【轆轤格】作詩用韻的一種格式。取音近可以通押的合併而用,八句中四箇韻腳,頭二韻腳用一箇韻,次二韻腳用另一箇韻者,稱轆轤格;隔句遞換用韻者,稱進退格。見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宋 楊萬里 誠齋集十四有 重九日雨仍菊花未開用轆轤體詩。參閲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拾遺四。參見“進退格”。